首頁 >新聞中心 >
2022-03-24 12:30:22
十一假期去上海了,世博園、南京路、外灘、陸家嘴……在外灘人潮中和朋友商定住宿時,正好經過上海和平飯店(上海地標性建筑)。
好奇心驅使我打開手機查詢了和平飯店的住宿價格,當晚最低房間居然只要2200元。
奇怪,為什么一個住200元酒店的人會認為2000元的酒店便宜呢?
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題:用戶的感知價值。
實際上,消費者要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價格優惠,而只是一種優惠的感覺。
如果把這種感覺標準化、具體化,就是用戶的感知價值。
書本上把貨幣稱作一般等價物,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又叫作等價交換。要想消費者痛快地付費,就要讓他感受到自己能獲得的利益一定大于或等于自己付出的成本。
我們把上述過程標準化后就成了:感知價值=感知利益/感知成本
要提升交易過程中的成交概率,就需要提高用戶的感知價值,即提升用戶的感知利益或者降低用戶的感知成本。
如果套用行業術語的話:感知價值≈性價比,其中:感知利益≈性,感知成本≈價。
只是不同于小米主打的性價比,這里的“性”與“價”可能包含更多的元素
如何理解產品的感知利益呢?
即用戶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的產品帶來的利益。
以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來講,感知利益就是其基礎功能,例如:MIUI系統、拍照、續航、驍龍處理器……
當用戶產生“僅僅花1000多元錢(感知成本)就能買到一部功能完備(感知利益)的手機”的感覺時,這就離成交就不遠了。
當然,功能僅僅只是感知利益中的一項。
感知利益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三個維度:功能、體驗、品牌。
功能層次的利益是最基礎的,體驗層次的利益是滿足功能之余的附加值,品牌層次的利益則是脫離于產品本身,強調精神文化。
不同的產品需要面對不同的用戶群體,所以同一產品主打的感知利益點各有不同。
以咖啡產品為例:
速溶咖啡主打的是功能層面(學生青年),強調能提神解乏;
瑞幸咖啡主打的是用戶體驗(都市白領),強調便捷實惠;
星巴克則是主打品牌地位(老板高管),強調環境氛圍。
即使同一產品,面對不同的用戶群體,主打的感知利益點也不同。
再回到小米手機:
最初的小米手機都是主打性價比的,動不動就來跑個分,和友商比比,強調其高性能,低價格。獲得成功后,小米又向高端發起了進攻,推出了note系列、mix系列(3000元以上),同時將主攻性價比的責任交給了紅米系列和小米系列(2000以內)。
不同的產品系列對標不同的用戶,主打不同的感知利益。
如果再把感知利益細分:產品利益、服務利益、形象利益、心理利益、經濟利益……
如何理解感知成本呢?
即用戶在獲取產品時需要直接付出的成本。
最常見的感知成本就是金錢成本,這也是為什么一遇到生意不景氣,就有商家選擇通過降價打折來促銷。當然感知成本遠遠不止金錢成本,否則,降價促銷的營銷方式也太輕松了吧?
感知成本有哪些呢?
金錢成本、形象成本、決策成本、行動成本、學習成本……
金錢成本:10000元的商品打8折出售和直降2000元出售,盡管優惠力度一樣,但大多用戶都會選擇后者,但因為感知成本更低。
形象成本:大學里做兼職派發傳單很正常,很多同學都想掙一份零花錢,但又放不下自己的臉,所以就誕生了穿玩偶外套發單的場景。
決策成本:我們去飯店點菜時,常??粗鴰醉摰牟藛畏瓉矸?,不知所措,但聰明的商家就會在部分菜品后面標注“爆款推薦”或者“新品推薦”。
行動成本:之前的手機APP初次使用時都需要注冊填寫昵稱、郵箱、電話、密碼等一堆信息,產品拉新很困難,現在絕大多數手機APP都可以使用微信賬號一鍵登錄。
學習成本:PS是專業級的修圖軟件,功能上無可挑剔,但是復雜的功能面板、繁瑣的操作讓不讓用戶往而退卻。當然,這也帶給了美圖秀秀生存發展的機會,傻瓜式的一鍵修圖操作。
總之,只要是感知成本,就一定遵循成本付出最少化原則。
我們現在再來理解下這個公式:感知價值=感知利益/感知成本
這其中有3個關鍵點需要熟記:
也就是說,不同用戶對同一產品的感知價值或許不同。
例如,如何選擇3000元的小米旗艦機與10000元的iPhone 11:
有的用戶想省錢(感知金錢成本),選擇小米;
有的用戶想炫富(感知品牌利益),選擇蘋果;
有的用戶之前一直用MIUI系統(感知學習成本),選擇小米;
有的用戶需要玩大型手游(感知功能成本),選擇蘋果;
有的用戶正好遇到小米做活動贈送藍牙耳機(感知體驗利益),選擇小米。
同樣以如何選擇3000元的小米旗艦機與10000元的iPhone 11為例:
用戶為了省錢選擇小米,但下班后突然中了100萬彩票,又會立刻選擇蘋果;
用戶為了玩游戲選擇蘋果,結果最新報道蘋果手機玩游戲過程中總出現發燒、閃退現象,也會改變用戶的選擇。
因為最終付費的是消費者,盈利的企業家,所以產品的感知價值一定是從消費者角度考量的。
以諾基亞為例:
10年前,諾基亞是手機界的霸主,防水、防摔;現在,從企業角度來講,諾基亞的性能、工藝肯定比10年前有提升。
但時代早已不屬于它,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了。除了情懷,諾基亞已經不再有足夠的感知價值讓用戶付費了。
簡單總結下文章的要點:
感知價值=感知利益/感知成本;
感知利益:功能層面、體驗層面、品牌層面;
感知成本:金錢成本、形象成本、決策成本、行動成本、學習成本……
感知價值是用戶對于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的一種主觀衡量;
感知價值下的各個元素是動態變化的;
感知價值是從消費者的感知角度出發。
以上。
上一篇: 淺談酒店微信公眾號運營